另外,我有意假设大部分团(尤其是新人会参加的绝大多数团)不是“那么完美的团队配置”——当然,也许这样的情况在海灵姥爷可能参加的团中不存在。但在我参加和围观的团中,80%以上的团都没有团队临时生命。因此在满足限定条件时,领袖之证是一个可供考虑的选项。甚至比画风上更适合游荡者的防御式决斗和双持客这样的trap选项都优秀得多,而后两者是新人常常会考虑的选择。
这就是问题了:在新人手册里你可以排除trap选项,这是新人手册的本职工作;但你确实不应该按自己的经验要求或者假设新人应该怎么怎么做……
推荐专长放到下面的做卡风格示例里没问题,但“泛用专长推荐”这个东西本身出现在新人手册里就不合适。
施法时把武器扔地上就行了,互动可以再捡起来。
海灵一直觉得这是个虽然利用了游戏机制,但实际做出来就蠢得不行的行为,一把刀在战斗中捡了扔扔了捡,这和炫酷或者合理性哪里沾边了……
诡术师只是用手弩或者双刀应急是没问题,可是说这就是双刀贼或者手弩贼其实挺牵强的

当然,我(很不要脸地)自认为,我跑的团的平均情况应该比海灵跑的团相对更接近“新人团”一点······吧。因为我个人时常和“不熟的人”、‘不会或不在意优化的人’跑。当然我不是很坚信这一点。
其实海灵带的团和跑的团大部分都是基本没有团队配合的

这也是为什么海灵有底气说仪式施法者和领袖之证这些专长都不是好设计,因为它们对玩家本人的角色的形象和能力构建的反馈是非常微弱的:
一个团没有临时生命就真的不能玩了吗?
一个团真的需要第二个会仪式施法的角色吗?
它们给角色
自身还能带来的东西多吗?(无论是形象上的还是能力上的)
对比一下领袖之证和演员这两个专长,能更明显地看出其中的差异。后者会很明显地改变角色的形象和能力、并与没有选择这个专长的角色拉开差距,而前者没有这个特点。